河南是传统的“两烟”大省,厂办大集体企业存续时间长,遗留问题多,人员包袱重,改革难度大。面对诸多困难,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神,落实国家局党组工作部署,克服畏难情绪,坚持统筹谋划,坚持精准施策,坚持积极稳妥,全力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6家厂办大集体企业全部关闭注销,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明确方向促改革。站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高度,把厂办大集体改革作为落实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作为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的重要内容,作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牢牢把握厂办大集体改革方向。站在企业主辅分离的大局,把厂办大集体改革作为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举措,凝聚“不改不行,改不到位更不行”和“真改实改,不给行业增添新负担”的共识,抢抓政策机遇,聚焦主业、剥离辅业,做到“轻装前行”。站在行业稳定发展的全局,讲明厂办大集体企业依靠主业“输血”不仅没有出路,也是对职工不负责任,既亮明坚决态度、打消顾虑幻想,又妥善进行安置,在政策范围内全力保障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的利益。
压实责任促改革。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省局(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成立督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专门小组督导推进。强化责任落实,压实管理归属单位的主体责任,压实相关单位“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压实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合力。其间,省局(公司)有关领导先后5次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改革事宜。强化专班推进,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深入主办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调研十余次,全面掌握厂办大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职工结构、资产负债、劳动社保等实情,尤其是多次到困难较大的三门峡烟草大厦、许昌烟丝厂点对点进行帮扶,着力解决实际困难。
依法依规促改革。严格政策底线,严守法律程序和流程,依法组织职工分流安置、资产处置、清算注销,划清主辅业关系,做好审计和资产审核评估,严格人员身份管理,在原则问题上不含糊、不退让,不做“老好人”。严格审批备案,确定6家厂办大集体企业全部采取关闭注销的改革方式,由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大会通过,由省、市两级单位办公会研究审核,顺利完成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批复、备案等工作。严格分类实施,审慎研究改革中的各类问题,属改革事项政策范围内的,依法依规按政策解决;改革事项以外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政策依据的,积极推动解决;需地方政府配合的,及时协调解决;没有政策支持的,加强宣传引导,争取理解与配合。
多措并举促改革。加强党建引领,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厂办大集体改革全过程,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以加强党建破解改革难题。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的问题,由省局(公司)党建处牵头,从“两个作用”发挥情况切入,开展专题调研督导,提出监察建议,取得了明显效果。加强政策宣传,发挥法规部门、法律顾问作用,吃透劳动用工、人员安置等方面的政策,对于超出政策范围的诉求,认真做好形势教育、政策宣讲和思想工作。加强考核评价,把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与各单位绩效考核、班子考核、干部画像与评价挂钩,把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纳入省局(公司)机关考核。
积极稳妥促改革。引导合理预期,认真甄别职工诉求,有政策依据且合理的,快办办好;不合理的,说明政策,亮明态度,做好思想疏导。用足用好政策,依法给予职工补偿,确保兑现到位;对于困难家庭,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落实帮扶政策,帮助对接用工需求;积极协调解决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问题,保障职工权益。畅通诉求渠道,充分听取职工和工会的意见,认真制定预案,做好研判应对,及时处置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保持行业大局稳定;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对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评估结果主动公开,职工安置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改革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下一步,河南省局(公司)将以厂办大集体改革为契机,把改革的要求贯穿到“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中,努力推进河南烟草商业高质量发展和由大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