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安置集体企业职工9823人;完成9家集体企业注销,全面启动剩余31家集体企业的注销实施工作,超额完成航空工业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
集体企业改革办公室洁白的墙上挂着一面面鲜艳的锦旗和一块块牌匾,这是曾经的“上访专业户”率职工群众特意送来的。从多次上访诉求,到给企业送锦旗,老百姓的这一变化,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
光阴荏苒,一年前的另外一组数据还使人们心情沉重:“厂办集体企业有40家,负债总额5.4亿元,90%的企业停产歇业长达20年以上,近万名职工深陷困境,矛盾突出,职工群体上访不断。”
“包袱太重了!”洪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洪蛟说,这些企业主要呈现出六大问题——“大、小、多、杂、高、重”,具体来说,就是大企业病久,小散企业弱、亏损企业多、劳动关系杂、企业负债高和历史包袱重。
敢于直面改革脱困之坚
洪蛟临危受命,肩膀上的担子重,给企业“松绑减负”实为不易。
可是,以洪蛟为首的洪都公司党委班子很清楚,不改革,拖着沉重的尾巴,国有企业纵使“振翼”也“难飞”。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九大振聋发聩的声音还萦绕在洪都公司党委班子耳边。
乘着国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动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政策的东风,作为大型央企,航空工业洪都坚定一条心,直面改革脱困攻坚之战:2019年初,航空工业洪都将厂办集体企业改革作为年度“四大攻坚战”之一纳入施政之策。
2018年11月19日,航空工业和江西省政府召开洪都公司厂办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协调会,正式拉开了洪都公司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序幕。
促使洪都公司党委班子坚定改革信念的,还有航空工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专程赴赣,与江西省领导共聚一堂话洪都改革议题;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罗荣怀、原副总经理吴献东多次带队上门,指导、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难题;集团党组巡视组听取专题汇报并指导工作;航空工业改革办适时给出针对性指导意见……
如果说航空工业的重视坚定了洪都的改革决心,那么,江西省市给予的政策支持则让洪都人备感春风煦暖。江西省“钦点”省委常委、原副省长吴晓军为对口负责人,省国资委、省人社厅、市人社局重点聚焦改革方案和职工安置两大关键问题,以“精准”去病灶为目的,按照“标本兼治”,分步实施的步骤,在实施关闭破产、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和职工社保关系接续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洪都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改革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增设五个工作组,常驻办公,一日一检查、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汇报,强化工作计划的检查与落实,棘手问题第一时间加以解决。
“洪都近70年的历史实践中,‘敢为人先’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在集体企业改革问题上,国家有号召,上级有厚望,百姓有期盼,我们责无旁贷扛起改革急先锋的大旗,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洪蛟说。
敢于顶住改革压力之大
虽说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却切切实实地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
累积几十年的问题与矛盾,洪都集体企业改革的复杂程度让人忧心。厂房破旧,设备老化,资不抵债;各类呆、坏帐居高不下,人才流失,资产管理脱节,账务没有及时结转,产品停产,物资积压,历史遗留债务庞大;原始资料不全、员工档案缺乏动态管理,造成劳动关系复杂,职工身份认定工作难度大;自身主营产品单调、厂房老化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企业产值大幅度滑坡、负担沉重、举步维艰,由此造成恶性循环,随之而来的就是集体企业职工生活、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矛盾日益突出,职工群体上访事件不断。
“鉴于企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几乎没有可参考借鉴的范本,我们只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应企业自身改革实际的路径。”从政策研究到财务支撑、从方案制定到沟通协调,从人员安置到信访维稳……作为改革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喻乐平面临着太多现实的难题。
“退还退休职工代垫的社保金”是最急迫的问题之一,洪都将解决这一难题定义为“治标”。解决退休人员退垫问题、降人员体量、分期支付改革成本,“治标”工作刻不容缓。
人员摸底、材料的收集、身份确认、社保数据的比对、付款手续的审核、银行卡办理、付款手续的办理……无一不要求细致入微,审核工作要求精准无误,人工审查、计算机核、领导审核“三重把关”,确保了退垫金额的数据准确无误。仅两个半月时间,为2625名职工退垫资金1.06亿元,审核退垫资料32000余份,相关数据800万余条,无一例错误,无一名员工找上门。
“治标”解决了历史问题,可是,未来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是,“治本”——在职职工的妥善安置和企业销户——提上了议事日程。
围绕“标本兼治”,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为集体企业改革构建了公开、公正、透明的总体框架和规范程序。对集体企业资产的评估、职工的认定、劳动关系的处理、企业职代会的召开、企业改革的申请、改革专项资金的管理、改革工作机制的建立等,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的统一,在处理复杂问题和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充分展示了洪都人的集体智慧。
敢于担负万名职工之托
厂办集体企业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洪都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集体企业诞生开始,顶盛时期,曾拥有144个集体企业,职工近12000人,资产、年产值均以亿元为单位,利润超千万元,累计上缴税金8000余万元,安置职工子女就业达21047人次。这些集体企业曾为发展经济、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安置职工子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厂办集体企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生存境况堪忧。
针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首次提出“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并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全国上下形成了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窗口期”。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洪都如火如荼地开展,洪都党委牢牢抓住“窗口期”的历史机遇,以推动集体企业改革为抓手,将“为员工谋福祉”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
自改革启动后,工作组接访集体企业职工及家属182批次,共计 3100人次,其中集体访158批2250人次,他们的到访代表了万名职工的心声。
“老百姓频繁到访,恰恰证明了集体企业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证明了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凡改革,势必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洪都党委敢于担负万名职工之托。”洪蛟说:“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抱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处理方式宜‘疏’不宜‘堵’。”
“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思想疏通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这个信访工作原则从始贯彻至终,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知晓。政策宣讲侧重于补偿金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大病医保、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方案和人员安置方案等重要内容,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反馈沟通,化解矛盾。这背后,倾注了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在2019这个重要的谋篇布局之年,承担维稳大局的长江机械工业公司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整个改革过程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极端个人事件、无人员非法赴京、赴省市上访事件的发生。
“结束了几十次的上访,我终于可以开启新的生活了。”贾晓文(化名)一家人都在集体企业,此次改革彻底解决了一大家子长久以来的生存之困。很多职工像贾晓文一样,从此不再用上访来解决问题,他们用一封封感谢信,一块块牌匾,一面面锦旗真诚地表达了对党和国家、对航空工业党组和洪都公司党委推进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拥护与支持。
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洪都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政策向好和企业向好的双重背景下,洪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取得实效,卸下历史包袱,整装上阵的企业呈现全新的面貌,在探寻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洪都打造了一份厂办集体企业改革脱困的样本,也书写着国企改革的时代答卷。
|